高标准农田第一个“高”,高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。据评估,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%到20%。部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“一季千斤、两季吨粮”。
第二个高,在于增强了农田抗灾减灾水平。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显著减少。从全国每3年的平均受灾面积看, 2019—2021年的平均受灾面积比2010—2012年降低约45%。
第三“高”,表现在资源投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。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节水24%~30%,节电30%以上,节药19%以上,节肥13%以上。
第四个高,在于推动了农业生产转型升级。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并大,坡变平等农田整治措施,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。从各地实践来看,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%左右,机械化水平比一般农田高15%到20%,新型经营主体占比比一般农田高20%以上。
第五个高,在于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与建设前相比,高标准农田亩均可节本增效500多元,还能增加农民就近获得劳务收入机会,项目区农民有钱挣、得实惠。
四川达州市渠县宝城镇种粮大户 江恩军:特别是这个路修好后,很方便我们耕田的机器,直接下田就耕作了。今后收割机收割水稻的时候,就直接很方便地收割了,不像以前要人工往上搬。
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杨志勇:通过节水灌溉,我们严格高效约束水资源,每亩确权用水是210立方米。这样下来,每亩地要节省水200到250立方米,这样我们水资源就能达到均衡利用,其他一些可利用耕地都能浇上水。
河南叶县是我国重要产粮大县,今年120万亩的耕地中,有80万亩是高标准农田。怎么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呢?当地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专业的队伍,依托水务公司在乡镇的网点和维修队伍,签订协议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实行市场化管护。